网站放在香港服务器空间 速度慢市场营销主要学什么
在 Linux 的动态链接中,PLT(Procedure Linkage Table) 和 GOT(Global Offset Table) 是动态链接机制中的两个关键组件,它们一起支持程序动态加载共享库以及在运行时解析符号地址。下面是它们的作用和原理:
PLT(Procedure Linkage Table)
作用:
PLT 是一个跳转表,用于调用共享库中的函数。它在程序运行时动态解析函数地址,从而实现对共享库函数的调用。
工作原理:
当程序第一次调用共享库中的函数时,会通过 PLT 跳转到一个 stub 代码段。这个 stub 会将控制权转移到动态链接器(ld.so),动态链接器会在 GOT 中查找或解析目标函数的实际地址,然后更新 GOT 的对应条目,之后,再次调用同一函数时,PLT 会直接从 GOT 中读取已解析的地址并跳转到目标函数。
特点:
PLT 本质是间接调用函数的“中介”,通过延迟绑定(lazy binding),减少程序启动时的解析开销。这种动态解析机制可以有效支持动态库的更新,而无需重新编译链接主程序。
GOT(Global Offset Table)
作用:
GOT 是一个表,存储程序运行时需要使用的全局变量和函数的实际地址。
工作原理:
程序加载时,GOT 的条目中存储的是共享库函数的默认入口地址(通常指向 PLT 中的 stub),当动态链接器解析了实际的函数地址后,会更新 GOT 对应的条目,使其指向正确的目标函数,之后,主程序对函数的调用直接通过 GOT 获取实际地址,提高效率。
特点:
GOT 是程序的数据段(.got)的一部分,它与延迟绑定相结合,使得程序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调整符号地址。
PLT 和 GOT协作完成工作
工作流程: 首先主程序中所有对共享库函数的调用,都会经过 PLT 跳转。然后PLT 中的第一跳通常指向 GOT 表中的一项。此时GOT 中的条目在未解析时会指向 PLT 中的 stub 地址,动态链接器负责更新 GOT 条目。解析完成后,GOT 保存目标函数的真实地址,后续调用直接通过 GOT 加快速度。
实例: 假设程序调用printf函数,程序跳转到printf@PLT。printf@PLT中的代码访问printf@GOT条目。如果是第一次调用,printf@GOT指向 PLT 的解析代码。如果已解析,直接跳转到解析后的printf地址。动态链接器解析并填充printf@GOT,更新为printf的实际地址。
安全性问题(pwn): 在二进制漏洞利用中,如果没有启用RELRO(Relocation Read-Only机制,攻击者可能覆盖 GOT 中的条目,将其重定向到恶意代码,或者在动态链接完成之前,攻击者可能利用未解析的函数地址。
最后,如果想深入了解plt和got,可以深入分析一个 ELF 文件,直接观察它相应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