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程序员,今年38岁。我从2009年入行,直到今天,还是第一次开通博客园。我做过程序员,做过产品经理、做过工人、做过销售,由于自身能力问题最后还是从事一线开发工作到至今。我为什么开通博客园呢? 首先这几年的软件行业越来越差了。身边很多的同事都已经转行,或者转岗。想想这一路走来,还是一线开发者。今年偶然的机会接触了AI,它的代码生成能力让我很吃惊,感觉未来3-5年内,要淘汰大批量的程序员。最近,我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的时候问我自己:我的下一站在哪里?是继续在日复一日的代码实现、线上维稳中,还是期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技术专家”或”管理岗“的晋升?
还是鼓起勇气,为自己开辟一条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但又心向往之的道路?所以,我决定和自己签下一份为期五年的契约。这份契约,关乎理论的攀登、代码的重塑,以及一条通往独立开发者身份的探索之路。
这,就是我与一个38岁程序员的五年之约。
第一站:软考高级架构师
一来从业10几年了。想对自己有个圆满的句号,二来如果通过考试,也能学习到软件架构的知识,是对自己过去十年技术生涯的系统性“反刍”和“重构”。听说高级架构师包含了设计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法律法规。这对于一个想做独立产品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全局视野。
第二站:打造个人专属开发框架
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最近几年,一直在使用“若依”框架,经过几年的使用,感受到了它的强大,但也略显臃肿。我的任务,是准备将它进行改造,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框架。
我的重构之路,将是我践行架构师理论的“试验田”:
极简主义:我会毫不留情地砍掉所有我用不上的模块,将一个复杂的企业级多模块项目,重构成一个内聚、高效的“超级单体”。因为我知道,对于独立开发者,效率和专注,就是生命线。
技术现代化:我会将它的数据库从MySQL迁移到功能更强大的PostgreSQL,并引入JPA,与原有的MyBatis形成混合数据访问模式。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对不同场景下技术选型的一次深度实践。
架构思想注入:我会用从软考中学到的知识,去优化它的API设计、加固它的安全体系、增强它的日志和监控能力。我希望最终的它,不仅代码能跑,而且架构上“可圈可点”。
这个过程,感觉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琐碎的细节。在几年前有过一次重构,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做到一半失败了。现在有了AI,它就像我的老师,能指引我继续”重构“之后。AI的时代来临,我希望通过AI,能帮助我实现我的中级目标,也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第三站: 探索应许之地——独立开发者之路
这,是我这份五年之约的终极目标,也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我不想再仅仅作为一颗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去实现别人定义好的需求。我想去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哪怕它很小,小到只能服务一千个、甚至一百个用户。
我希望去亲身体验一个产品从0到1的全过程:
去和真实的用户交谈,去感受他们的痛点;
去设计一个能解决他们问题的产品原型;
用我亲手打磨的框架,高效地将它实现;
去学习如何将它部署上线,如何去推广和运营;
去体验获得第一笔收入时,那种无与伦比的、创造价值的喜悦。
我深知这条路的九死一生。它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一点点运气。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未来显得如此迷人。
写在最后:与自己,与同路人
这份五年之约,是我写给自己的人生脚本,也是一张向所有同龄技术人发出的邀请函。
38岁,我们或许不再年轻,但我们拥有了年轻人所不具备的财富:经验、判断力,以及一颗历经沉浮却依然渴望燃烧的心。
未来五年,我将在这条路上,以博客为舟,记录下我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重构、每一次思考。我期待着,在某个深夜,我的文章能与屏幕前某个同样在奋斗的你,产生共鸣。
五年之后,我或许成功,或许仍在路上。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然启程。
与君共勉。